生死妙法精要
Image
禅宗,亦名心宗,自达摩西来传至六祖慧能大师,一花开五叶,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临济宗又演化出杨歧和黄龙两派,史上合称五家七派。该宗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宗旨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虽不立文字,却又不离文字,否则我们如何了解领略历代悟道者精彩绝伦人生呢,指月录,五灯会元,碧岩录等等,是最好的禅门史记,也是最精彩的人间剧本,各位祖师大德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精妙绝伦、叹为观止、寓意无穷的人生大戏。透过这一幕幕的戏,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机锋棒喝,杀活自在:
眉间挂剑时如何?血溅梵天!
什么叫做凌云壮志,气吞山河:


手掩黄河干,脚踢须弥倒。
五湖参学人,但问虚空讨。
什么叫做游戏人生,逍遥物外:


通玄峰顶,不是人间,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更看到了什么叫做生命自主,生死自在,一切无碍:
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
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禅师们在生死关头那一刻的展现,简直是在用生命为我们演讲,谱写出人生最辉煌的一刻,或预知时至,或坐脱立化,或谈道而别,或书偈示灭,或长啸一声,或哈哈大笑,或倒立不倒,或投水而溺,或策杖而逝,或死而复生又复死,千奇百怪,随心所欲,面对生命的终结,从容洒脱之至,自主随心之极,世间罕有,令人叹仰。且看如下几则:        
宋朝的德普禅师一日对弟子们说:诸方尊宿死时,丛林必祭,我以为这是徒然虚设,因为人死之后,是否吃到,谁能知晓。我若是死,你们应当在我死之前先祭。从现在起,你们可以办祭了。大众以为他说戏语,因而便也戏问道:禅师几时迁化?德普禅师:等你们依序祭完,我就决定去了。从这天起,真的煞有介事地假戏真做起来。帏帐寝堂设好,禅师坐于其中,弟子们致祭,上香、上食、诵读祭文,禅师也一一自如领受。门人弟子们祭毕,四方信徒排定日期依次来祭,经过四十多天,才结束祭拜。德普禅师对大家说:明日雪霁便行。此时,天上正飘着鹅毛般的雪花。到了次日清晨,雪飘忽然停止,德普禅师焚香盘坐,怡然化去。        
宋代有一位性空禅师,年纪大了就当众宣布要坐在水盆中逐波而去,他人坐在盆中,盆底下留下一个洞,口中吹着横笛,在悠扬的笛声中,随波逐流而水化,成就了一段佛门佳话。他留下一首诗说: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火,二省闻圹。撒手便行,不妨快畅,谁是知音?船子和尚。        
唐朝的庞蕴居士一家四口的死法更是各有千秋:有一天,庞蕴居士告诉女儿灵照日正当午,欲坐化之,女儿观察时辰后回屋告知是日食,庞蕴不信,出去查看,机敏的灵照却先坐化了,庞蕴只好延续七天入灭。庞婆听闻后,去告知在耕田的儿子,儿子马上拄着锄头立化了。庞婆见他们个个都去了,也拨开石头缝隙,随口留下一偈而去:坐卧立化未为奇,不及庞婆撒手归,双手拨开无缝石,不留踪迹与人知!从此不知所终。这是何等境界,只有堪破了生死的智慧,才能做到如此了无挂碍,来去自由,游戏人间。
看到悟道者们如此这般境界,想必我们每个有心追求真道的人都很羡慕,那么问题来了,该怎样做才能达到他们那种境界,每个人都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每个人都能做到,都有机会做到,因为众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那该怎样做呢?答案就是这里要讲的主题,参禅。


禅宗虽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传达,更无法用思维分别心去揣测,但也非无门可入,这门就是必须离开心理思维意识去参去悟,于言语道断处参,心行处灭去悟,正是无门解脱之门,无意道人之意。        
所谓参禅,就是要参究一个东西,什么东西,就是"不明白",后来就演变为参话头。古代唐宋之际,本没有参话头一说,徒弟往往在师父的一言半句或举手投足之下悟道。比如禅宗二祖慧可见达摩祖师,求祖师为己安心,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道:将心拿来与汝安;慧可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道:与汝安心竟。慧可听完顿时悟道。古人悟道的机缘也各有不同,有听钟声悟道,有睹梅花悟道,有被掩口悟道,有烛灭悟道,有被棒打悟道,更有腿被夹断悟道,虽然不一,悟则无二,其背后为明真道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锲而不舍才更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后来人们的根器渐弱,祖师才权作方便,发明了参话头一法,帮助学人发明心地。何为参话头呢,先搞清楚话头,话头就是一句话未说之际,说出之前,也就是一念未生之时,参就是参究,在这个一念未生的地方参究,参究什么呢,比如我是谁,念佛者是谁,拖死尸的是谁,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等等,参究不是去用思维推理,关键要有不明白之意,生起疑情,这样反复参究,就会根尘俱脱,亲见自性本来,生起智慧。然而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原理呢?先简要的谈谈。
佛教唯识宗讲人有八识,一般我们都会意识到前六识,且不说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末那识,即潜意识,我执,它无分别,只有一个目的,打妄想,只是不停地打,并不管打什么妄想,只管打就成,不打不舒服。第六识,人们常说的思维意识,也是人们用的最多的离不开的,即分别心,它在第七识打妄想的基础上产生了分别执着,有了美丑,尊卑,高下,长短,好坏,你我,有无……无数的概念名相由此而生。前五识,好似家臣奴仆,利用眼耳鼻舌身为工具武器,不停抓取外境,获得一切外境感知享受,献给大王第六意识,供其分别、享用、贪着,由是贪嗔痴之毒深入骨髓,愈演愈烈,不能自拔。
参禅之法正是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但是方法却有高明之处,对治妄想执着并不是采用正面交锋,硬打硬进抵抗,而是巧妙利用和转化,利用后天的疑情巧施反间计,让他们窝里反,自己人打自己人,利用这个第六意识让它疑来疑去,参来参去,无暇生起妄想分别,第七识暂时罢工,第六识便失去分别的对象,直至疑团觑破,找到敌人根源巢穴,一举把妄想分别的敌人给彻底剿灭了,其实也无所谓剿灭,而是化敌为友,再无后患,否则是剿不完的,此后烦恼即成菩提,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和前五识分别被收编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秒观察智和成所作智。若是不转化这个烦恼,心里也不起任何妄想杂念,一味求空求静,沉迷于此,乃是死水,难得真实受用智慧,一朝不慎仍有打失之时,正如妄想之敌人按兵不动,伺机待时,我军正念一旦疏忽懈怠,必遭覆灭之患。岂不闻祖师云:
莫只忘形与死心,此个难医病最深。
直须提起吹毛利,要剖西来第一义。
瞠却眼兮剔起眉,反覆看渠渠是谁
若人静坐不用功,何年及第悟心空。
参话头用功起初并不好用,不如数呼吸、念佛号来的简单直接容易下手。参禅却是感觉无处下手,如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可师父说就要在这无处下口处下口,越用不上力处用力,方有些相应,等到慢慢跟话头混熟,生处转熟,熟处转生,便轻松省力多了,不参而自参,不用而自用,好比未参禅之前,不自主的打妄想,如今妄想成了疑情,不疑而自疑。

核心团队成员从业数十年,服务企业近千家

为企业卓越发展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深谙中国管理智慧,将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管理

专属服务方案,客户关心的,正是我们关注的。